繼百萬催生標語後,內政部又選出九位素人小童星拍攝生育宣傳廣告,藉以激發民眾「想生」的欲望。筆者認為,政府不能只寄望口號、宣傳廣告來提高生育率,而是必須要有更多元、完整的政策邏輯與措施。
筆者以為,政府雖然祭出生育津貼、育嬰津貼、育嬰假與百萬獎金的催生標語等相關鼓勵生育措施,但成效似乎有限。專家估算育兒成本,要把一個孩子培養到大學畢業,最起碼要二、三百萬。而各種生育補助,一個月只有三、五千元,當然不可能激起生育意願。
面對難以扭轉的人口減少事實,政府不單要鼓勵生育,更要發展經濟。筆者以為,內政部的邏輯太過簡單,也太過理想化,生活上最基本的溫飽要件,若是無法求得滿足,生下來的孩子,難道政府會幫忙養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