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兩部跟南美青少年有關的電影:《Pizza Beer & Smokes》與《25 Watts》,無獨有偶的,都是雙人導演,觀點也都很類似,蠻能讓我們體會南美反應出來的青少年問題。
《Pizza Beer & Smokes》雖不是阿根廷導演Adrian Caetano和Bruno Stagnaro聯手執導的處女作,不過,的確是他們非常早期的片子,這部片子導於1998,描述三個同出同進的青少年死黨,結夥搶劫的故事,這三個青少年,胸無大志,只愛漫無目的的閒晃,在披薩、啤酒、香菸中享受著朋友間的義氣。因著他們所求無多,所以每一樁搶劫案也都稱不上大案子。
電影敘事在一次又一次的搶劫中推進,原本可能是日復一日的重複著搶劫的單調貧乏,卻因其中一人的女友大腹便便、他即將作爸爸,而使劇情出現張力。
現在多了一個女人與孩子要養,怎樣可以繼續維持著披薩、啤酒、香菸的閒晃日子?當女友與日後的孩子需要安定,怎樣繼續搶劫的生活?當女友不滿他的義氣之交,覺得是他朋友害了他,他怎樣在女友和朋友之間取得平衡?
尷尬的是,男主角並不想賣力找工作,他認為解決方案是,大幹一票後從此不愁吃穿;偏偏在這觀念底下,他又得到了槍。於是悲劇就發生了。
兩位導演以一次次搶劫事件來推動電影敘事,敘事中不曾指涉這些青少年壞到谷底無法挽救,甚至透過他們搶到跟自己同家鄉的老婦,又發現她心存慈悲的消解他們其中一人正在發作的氣喘症痛苦,便絲毫不肯傷害她的,只搶了她的錢,卻協助她安抵機場趕搭飛機。在這一段敘事中,導演刻意呈現了這幾個青少年善良的一面,以及懷念鄉下、卻更愛都市有無限發跡可能的心態。
此外,兩位導演在敘事中也不曾指涉這幾個青少年選擇披薩、啤酒、香菸的日子,是因著經濟落後下的工作難覓,反而傾向表達是這三個青少年自己的決定,而青少年特有的同儕連結,又使他們彼此強化了對方的意願。所以,當男主角的女友一再央他為了即將出世的孩子,找份安定的工作,他敷衍著,騙她他已找到計程車司機的工作,卻背著她,一日日繼續進行著小小的搶劫,直到夜路走多終於碰到鬼,因攜槍想大幹一票,被警察射殺為止。
烏拉圭新銳導演Juan Pablo Rebella和Pablo Stoll於2001聯合執導的第一部片子《25 Watts》,描述的是烏拉圭幾位即將從青少年過渡到青年歲月的小伙子,一天中所發生的瑣碎小事。
電影中三個主人翁,正是在這種委靡不振中,讓自己的生活被隨機決定,一如地上撿到的一個壞掉的25瓦小燈泡,這樣的生活是無足輕重的。
因此他們當中的一個,拿著上義大利語文準備考試做幌子,其實功課並不認真,他等待著跟他的義大利語文女老師談戀愛;另一個沿街閒晃,隨機著走進色情錄影帶店中找色情片來看;再一個跟女友早已沒感覺,但仍發生性關係,事後又交割「財產」劃清界線。
眼見著他們三個主人翁分開後的各自生活,對長遠生涯是毫無規劃的,而當他們聚在一起時,更是言不及義居多。
他們不是沒有被成人期待,父母輩當然希望他們可以養活自己,不用再花家人的錢,但他們的隨興、讓自己開心逸樂的性情,使他們工作都作不久長,隨時會把工作搞砸,但是,他們也不內咎、不在意。反正此時的他們,人生態度就是隨機而官能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