影片的色調始終灰暗。
維果莫天森大量的旁白、疲憊滄桑的臉,輔以灰天暗地的末日氣息。時睡時醒中,常被往日與妻子(莎莉賽隆飾演)相處的記憶驚醒。夫妻倆對於末日的處置態度不同。某天,在橋上,把珍放在皮夾的妻子照片,扔掉。戒指取下,放在地面一條白線上,難捨地牽繫兩人的情緣。鏡頭一直推,推,推到……「該相信上帝?」
「如果兒子不是上帝派來的使者,那麼,上帝不存在。」維果莫天森這麼想。
被譽為美國當代很重要的作家Cormac McCarthy繼《險路勿近》後,又一部小說被拍成電影,不同的題材,都具有冷冽的警世風格。《險路勿近》迫人的驚險有得獎的光環。《末路浩劫》深沈地提出人性在惡劣的環境下,是否該繼續依憑過去的信念?惜未引起更多的討論聲浪。
路上遇到的老人名叫伊萊(《血色入侵》、《奪天書》都有此聖經上的名)。為了這名已經盲了雙眼的老人,他和兒子起了爭執。兒子老覺得爸爸不相信人,總說別人是壞人。這和爸爸在太平時期,經常為他讀的童書--宣揚正義與勇氣的價值觀不同。爸爸解釋:「等你食物都沒了,你就有很多時間思考。」
一向慈愛的爸爸,在壓力下大聲說:「你不是承擔憂慮的人。」
乖巧的兒子,這時生氣的吼:「我也是。」
爸爸驚訝地問:「what ?」
兒子回答:「I'm the one.」
這一場,將父子的生存焦慮、害怕失去對方的情緒點迸發而出,令人心疼孩子的心事。
《奪天書》的丹左華盛頓往西走;《末路浩劫》往南走,海岸的海不是藍色,大地震動,樹連根拔起。末世代人吃人、搶人,動物死光,沒有任何植物。兒子說他做惡夢。爸爸說:「如果是惡夢,表示你還在奮鬥,你還活著。」鋼琴,是父子美好回憶的真實物件,有媽媽彈奏的溫暖撫觸。堅強的爸爸曾無助的暗自哭泣,無助之下,仍得找活路。當兒子驚見鏡子,才知道他們的外型已起了重大的變化,消瘦無比!倖存的大人牙齒變黑,牙根暴露歪斜。
老人不想談他兒子的事,臉皮上的皺紋刻得很深很深,如乾涸的樹皮,奇蹟地深藏了水埋在紋路裡,透過乾枯的眼,在天老地竭後,滑‥落‥淚水。觀眾可以想像到底發生了什麼慘事。
「我們是好人?永遠都會是好人?」兒子常這麼問爸爸。
片尾,兒子在爸爸死後攜槍,遇到一名牙齒禿亂的男子,他本能地問:「你是好人?你有孩子?多大?」……這家人,是全家福象徵?
我們是好人?永遠都會是好人?